找到相关内容1446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释恒强:《阿含道次第》讲纲(上)

    闻。一时。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。世尊告诸比丘。如上说。差别者。彼信力。当知是不坏净。精进力者。当知是正断。念力者。当知念处。定力者。当知是禅。慧力者。当知是圣谛。佛说此经已。诸比丘闻...。便具闻善法。具闻善法已。便具生信。具生信已。便具正思惟。具正思惟已。便具正念.正智。具正念.正智已。便具护诸根。具护诸根已。便具三妙行。具三妙行已。便具念处。具念处已。便具七觉支。具七觉支已。便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576941.html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十单元:受相应

    所说佛陀认为的由苦所系缚,这可以系联到圣谛中的苦谛就是一切皆苦,不管是什么感受,就算是快乐却是短暂的,本质还是一种苦,为什么是苦?就是前面所讲对这种现象的不如实了解,所以产生种种苦恼。   有闻之圣...”,都可以叫正念、正知,但是不同阶段不同作为,这里是先概略提一下,如果继续分别,才会详细去说。   赵飞鹏:   还有“僧伽梨衣”是什么意思?我好像有印象比丘有三衣还是衣?僧伽梨衣是其中一种。 ...

    赵飞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3477138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(上篇)[2]

    如是正信为依为导,便能越度诸欲暴流。   云何“无逸能超大海”?谓于彼定终不爱味,乃至亦无坚著安住,唯除为证诸漏尽智,专注其心,由此定心清净、鲜白、正直、调柔,于圣谛能入现观,乃至证得诸漏永尽。如是...一切舍。”   复次,今当略辨上所说义:谓为显示恶说、邪法毗奈耶中,师及弟子皆有衰损,善说正法、毗奈耶中,皆具吉祥,于一切苦能证边际。当知是名此中略义。尔时彼天闻佛世尊答所请问,欢喜踊跃,即以种无上...

    陈琼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278954.html
  • 净慧长老访谈录

    潮流,它标志著人类越来越理性化,认识到人的重要性,明确了一切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。 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得到普遍的接受。而我们发现,其实佛教一直是以人为本的, “人身难得”,无论是“圣谛”也好,...  净慧长老访谈录   (今朝录音整理)   2008年12月27日,本刊主编专程飞抵九江,连夜登山,谒祖寺,拜访净慧长老,谈古论今,阔述宗风,子夜无眠。凌晨方寝。下文据实详录,皆长老真切心声...

    今朝录音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079418.html
  • 人本佛教是新世纪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

    集减道”圣谛,是针对所有人的。佛教的基础理论,包括“五蕴论”、“十二因缘论”、“三科论”、“三学论”、“缘起论”,无一不以人为主体。尽管要破“我执”、“法执”,但是“我执”、“法执”作为被破的对象、...历史事件算起,已经整整2010年。在太虚大师於20世纪20年代提出“人生佛教”、“人间佛教”之前,大致经历了译传阶段、学派阶段、宗派阶段和融合阶段四大历史进程。这段历史进程中,佛教与社会政治思想的...

    王志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5079436.html
  • 本教文化

    后四处宣讲“圣谛”、“八正道”、“十二因缘”、“三法印”、“十善法”、“十八界”等佛教基本知识。本教势力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,不断以本教文化的正统性和特殊性为武器,抵制佛教文化的强力渗入。静命大师...缓和广大百姓的抵触情绪,竭力与传统本教文化攀亲结缘,在佛教寺庙门画“”以娱本教徒,画“吉祥网络”以娱平民;许多本教文化的仪式被糅合进佛教文化仪式中去,许多本教文化溶入民俗的神祗被请进佛教寺庙,作为...

    庄春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3079495.html
  • 明代宦官与佛教

    不幸的正确途径。"宗教偏见的最深的根源是穷困和愚昧",广大民众势必相信宗教宣传,并力图从宗教中寻找摆脱痛苦和不幸的途径。 佛教的创教学说,主要内容包括圣谛说、十二因缘说、业力说、无常说与无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3279937.html
  •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--星云大师

    佛教圣谛“苦集灭道”中的“灭谛”。“灭”并不是一般观念里消灭、幻灭的“灭”;涅盘的“灭”,应该包括动词的灭和名词的灭。动词的灭是指灭除了烦恼、痛苦、人我、是非、差别、障碍等种种无明;灭除之后的灭,...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--星云大师 一.涅盘的种类和意义 二.涅盘之后安住在那里 三.涅盘的体验与求证 .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说? 涅盘是我们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,一个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05480665.html
  • 刘述先:在举世视域下的宗教对话

    。   释教又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说,它源出印度,影响力包围整个东亚。 释迦思想寻衅了婆罗门教正统“常、乐、我、净”的信仰,而发挥“三法印”(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)、“圣谛”(苦、集、灭、道...应该可以赐与我们重大的开导。   、举世伦理的建构   无可讳言,巨大的宗教传统如耶、佛,在其源头,都有一种出世的倾向。耶稣基督宣称,他的王国不在这世上。中世纪神权高张,社会的生长故步自封。进入...

    刘述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781609.html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无常、无我的宇宙人生真相,再或为演说圣谛、八正道、十二因缘等解脱原理,乃至劝发菩提心、给予开启解脱智慧的引导,都称为法布施;其三,对于情绪忧惧不安的人施与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、鼓励,或者为遭受到生命、...所说的依正不二、身土不二、自他不二、生佛不二的关系。在佛法修习中,正确体认这些关系,真实地生起对父母、众生、国家、师长“重恩”的感念之心,在修习中恪尽报恩的义务,践行饶益广大人群的愿心,是大乘菩萨道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